很多社群运营岗都面临着一个常见的考核指标是:社群活跃度;

我们都知道社群活跃度对一个社群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大把的社群运营教程可以教我们关于如何提升社群活跃度,但照本宣科的模仿这些社群运营动作时,却往往不能起到同样社群活跃度的效果,最后很容易做成为了活跃而活跃,之所以这样,可能是因为我们在做社群运营前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提高社群活跃度?提高社群活跃度的目的和价值是什么?

社群活跃度高,就一定代表着社群运营做的好、社群活跃度不高,也一定代表着社群做的差吗?

(ps:本文中所指的社群主要为前端获客型的社群,客户服务型社群并不在本次讨论范围内)

首先,每一个社群运营者都有必要搞清楚,我们做社群活跃度的真正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常见的社群活跃能带来的价值主要有三种:

关于社群活跃度的那些事

第一、品牌价值;这是大部分私域流量池建立的基础目的,即我们需要一个更容易、效率更高的触达用户方式,去跟用户不断互动以提高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第二、转化价值;这个也很好理解,社群常见的群内互动、答疑、群内直播等各种活动,都可以群主或品牌方的展示社群的价值,也就可以帮助提高带货/成交的转化率;此外,社群活跃度高的社群生命周期也会相对较长,相对的我们社群的转化周期也会边长,所以提高社群活跃度是也是延长社群的转化周期方式之一;

第三、拉新价值;这部分主要是对于AARRR模型的最后一个端口:分享裂变,即提高社群活跃度可以提高社群用户对于社群裂变活动的参与度、以带来更多新的用户,活跃度高的社群用户更愿意参与到社群活动中去,这也就相应提升了每次裂变拉新的效率;

所以,我们在做社群运营方案时,一定要考虑清楚:我提高社群活跃度的目的是什么?并根据这个目的选择合适的运营方案,因为每个社群运营者、尤其是一线的执行人员,如果没有带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去做运营,那很容易被碎片化又工作量巨大的执行工作折磨的无比痛苦烦躁,又或者会陷入到不明白“我每天群发转发这些到底有什么意义”的迷茫中;

其次,社群运营者在评估自己社群活跃度的数据时,也有必要合理评估真正有效的活跃度;常见的统计社群活跃度的工具比如we tool等,其实反映出来的数字并不准确;因为工具只是机械的记录每个群的发言用户占比或字节数,但并不能反映出用户的发言到底是哪些东西;所以我认为这种社群活跃度的数据可以参考、但不能太当真,社群运营者要对自己社群的情况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以下几个指标是我认为比工具统计出来的活跃度数据更能真实展示社群的活跃情况:

1、社群讨论的内容是否与业务相关

笔者曾经在做一个教育行业的社群时,尝试从抖音导流到社群,结果这个群是当时同时期活跃度最高的社群,但仔细观察下就能发现,用户在群里聊的内容其实根本与教育业务无关,这样的高活跃度当然是没有意义的;

2、社群新增活动的参与人数占比

从一个裂变拉新活动在社群用户中参与占比,也能侧面反映出社群运营的情况,业内一个裂变活动的平均裂变参与人数应该在30%左右,即100个用户大概会有30人愿意参与转发,但由于社群的生命周期相对公众号等自媒体来说较短,所以对于沉淀流量这个比例可能会稍降低一些;

3、社群活跃度与转化业绩之间的正相关联系度

我们都知道社群运营(提高社群活跃度)其实是一件很重的行为,会给运营者带来巨大的工作量,但用户也会对此作出相应的正向反馈,社群运营是一件及时反馈度很高的工作,只要肯在社群中花时间、花精力,用户或多或少都会给出反应;

但问题是:我们究竟需要在社群运营上花多大的精力?我们能看到一些社群运营的非常用心,每天的早报晚报、策划各种话题与群里的用户互动、甚至不定期发放一些免费的福利,群里的口碑和用户都非常好,当然转化的业绩也很亮眼(如秋叶PPT);同样也有一些社群,几乎进了群之后没怎么运营、就定期丢一些广告在群里,社群活跃度和用户感受都偏低,但这样的社群能转化出的业绩就一定很差吗?

笔者所运营的教育类社群曾经也在运营社群活跃度上花了很大精力,我们建立了一整套运营SOP、策划了很多话题和活动,当时每月重点运营的社群活跃度都保持在20%以上,但这需要大概1个全职、2个实习生整日泡在社群里,可以说人力成本是非常高的;转折在于今年年初的疫情、大家只能home office、实习生也不许返校,我们无法再像之前那样在社群运营上花太多的精力与人手,于是社群活跃度也意料之中的陡降不足5%,但神奇的是,社群产出的线索和业绩却并没有因此减少,反而因为抓住疫情这个热点小涨了一波;

(注意:活跃度低并不代表社群没有价值!我们依然每天在群里分享输出对用户来说有价值的内容,用户也依然会定期关注群里发布的内容,只是我们减少了那些比较消耗时间人力的运营;)

说回来,社群到底是走重运营模式:即活跃度高/口碑好/用户复用率高的模式,还是走短平快轻运营:即简单运营-直接转化/活跃度低/口碑一般/用户复用率低的模式,应该取决于社群的业务模式(客单价/直接转化还是生产线索/对用户的pre-sale程度等等),再根据业务模式配置相应的人员、搭建运营流程体系;

所以回到我们一开始的问题:社群活跃度高,就一定代表着社群运营做的好、社群活跃度不高,也一定代表着社群做的差吗?

并不一定!这个问题其实取决于:在社群运营上投入的精力与转化业绩间的ROI是否合理;

因为无论走哪种模式,社群运营都需要要搞清楚,自己社群的活跃度与转化之间到底有没有正相关联系,社群运营者需要分析自己的成交用户与所在社群活跃度的关系;如果我们的社群活跃度与业绩的关联度是成一条增长斜线——即活跃度越高、转化率越高,那我们花再多精力——招人、买各种运营工具,并努力提高社群活跃度就都是值得的;

但如果社群的业绩转化与社群活跃度的相关性不大,那我们就可以选择性价比更高模式,比如加快社群整个拉新-转化的模型、迅速筛选出可转化的用户,再通过不断增大社群新增流量的入口,以提高整个社群的转化业绩;

值得一提的是,在社群运营中除了社群活跃度外,社群分层运营程度、社群用户的需求挖掘、社群运营时长等等都是可能影响社群转化业绩的指标,我们要搞清楚的是,哪个指标是影响社群转化的最大因素,才可能最大程度的影响业绩提升;

作为一名社群运营工作者,其实不难发现,社群运营的价值其实很难单独独立评价,或者说,如果一个社群运营干的活如果简简单单清晰明了,那一定是相对初(便)级(宜)的社群运营;

有价值的社群运营者一定要做到:

1、了解整个社群从拉新、活跃、转化的全流程;

只有自己能够对从社群从新增到转化的每一层转化数据,以及对优化每层转化率的方法和关键点都了然于胸,才是真正值钱的社群运营;

2、把自己的KPI跟业绩挂钩;

很多社群运营其实不敢把自己的绩效跟GMV挂钩,原因就是不清楚社群的哪些指标可以影响业绩,要想搞清楚这些真正有价值、值钱的背后逻辑,必然要深扎进业务中、对自己的业绩负责。

-END-

相关新闻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