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导致,在家办公,也有更多的时间进到各种社群,向大家学习。尤其是年后,各种社群,雨后春笋般的利用免费公开客户或付费的形式,拉新进群,名目各有不同,但换汤不换药,底层逻辑大致是一样的。

寻找目标用户,设定入群门槛

新人入群,设定一定的入群门槛,会损失部分用户,但也会筛选出更加精准的用户,降低运营的阻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后期的转化率。

01.主题明确,戳中用户的痛点。不要妄图做大而全的,只做针对细分群体的特定需求,只解决一两个问题就好。也方便后期运营,始终围绕主线。不跑题。

02.付费。一定要付费。目的是防止羊毛党薅羊毛。同时也为了筛选用户,如果支付能力太差的话,也不利于后期转化。至于价格的选取,需要结合自身的产品,界定价格范围。

设定入群门槛,主要为了筛选目标用户,对于企业而言,不希望低价值的用户群体进入,稀释社群的质量。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后期的高转化。

日常群运营,仪式+规则

01.仪式感。就像情人节收到鲜花,你明知道没什么实际作用,但是会让你开心很长时间。进入社群的那一刻,社群氛围的打造,以仪式感为主。比如收到录取通知书、学习计划、自我介绍、学习目标。结课后收到结课证书、表彰证书、甚至学习总结、结课大会等。一切有仪式感的内容都会让人感觉到被关注、被认可。

个人融入群体后,最希望的是要有集体荣誉感,归属感。

02.规则设置。线上社群最重要的就是提前设置规则,并在进群后告知学员。比如文明用语,禁止发外部链接、禁止无意义的沟通或吵架。就像我进入到赵园园社群,规则是禁止发言,一旦有发言者,助理立刻踢出群。群内所有的信息均由助理重发信息内容也只有赵圆圆直播时间通知,干到彻底。

03.社群内部联动机制。社群内部成员,最重要的是要定期做双向输出,输出内容并接收到群主或其他成员的点评,再次进行修改,进而主动输出,做到有效循环。设定打卡机制,每日打卡,让你感受到备受关注以及督促。

甚至可以做到组队PK,激发内部成员的紧迫感和荣誉感。 

创造101节目火爆时,你们没少为A爆的孟美岐和一直划水的杨超越,打架吧。抛开业务能力,只谈情感投射的个人感觉。

人的本性是喜欢与自己接近的一切事物,哪怕是老乡也都会倍感亲切。

丰富的社群内容,提高活跃度。

日常的输入输出,为的是养成社群成员的习惯。而丰富的社群内容则是为了激活成员的活跃度、提高社群的留存和转化。每天的打卡、点评、定期的内容直播、不定期的活动等等。

01.每日的打卡点评,同入群后的仪式、规则相同。

02.定期的内容直播是维护活跃度的核心,围绕学员的痛点和需求,邀请行业内的知名人士和群内的活跃成员进行干货分享。直播的好处是拉近学员和老师或知名人士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提升活跃成员的影响力,进而提升他们的主动分享频次。

03.不定期的活动,包括线上线下。根据活动的性质、目的不同,选择的载体也有所不同。比如以干货、workshop著称的CMO训练营,集中选择采用线下活动。

活跃的优质社群,一定是以每日的固定动作、长期有价值的内容输出以及偶尔高爆点的活动为主,给用户超预期的服务。

相关新闻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