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降本增效的今天,没有品牌会忽视私域的重要性。
但什么是私域?究竟是费大力气搭建自有App或官网,还是依托现有的平台生态,搭出可以线上点单的小程序?
前几年可谓有太多大咖驻场的私域训练营,把私域建设慢慢变成一个没有任何秘密的行业标配动作,随着第三方服务商/平台官方工具更多地涌现,品牌私域的建设门槛似乎变得越来越低。
搭完私域,用户真的留存下来了吗?品牌对用户的私域推送,究竟是精细化的千人千面,还是逐渐变得没有存在感甚至是一种打扰的提示音?
无论如何,在不确定性遍天飞的当下,品牌寄希望于私域减轻获客成本,总归没有错。矛盾的是,私域是对抗平台的手段,但品牌私域也在深度嵌入以微信、支付宝、抖音为代表的平台生态。
艾瑞咨询指出,2022年品牌私域布局的前三渠道分别是微信生态(62.6%)、支付宝生态(54.5%)、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50.4%),其次才是品牌App或官网(44.7%)。
那么,做到什么销售规模的品牌更适合布局私域?如何衡量私域布局的投入产出比?品牌在布局私域前究竟需要考虑清楚哪些事情?近期,艾瑞咨询发布了《2022年中国商户私域布局洞察研究》,社区营销院整理出其中干货与读者分享。
01. 私域布局现状如何?
先提问:什么是私域? 品牌能够低成本反复触达其用户的场域,即是私域。疫情之下,线下客流被频繁阻断,线上获客贵且难,为了能够掌握稳定流量,品牌只有布局私域才能把确定性攥到自己手里。 因此,在艾瑞咨询的调研中,加速品牌进行私域布局的最大理由是线下客流不稳定(65.1%)、其次是O2O平台引流收费昂贵(31.3%)、供应链不稳定(27.7%)。这个道理尤其适用于餐饮外卖业的私域布局。社区营销院曾指出,在如今消费者点外卖的决策链路中,消费者首先想到的是在微信/支付宝小程序点开常用的品牌商家,其次才是在美团平台浏览检索,且中西式快餐、现制茶咖等领域的品牌商家下单最多。
过去布局私域的做法典型如餐饮业,求大力出奇迹,定下拉人进群的指标,店员、店长齐上阵,顺便安排几个兼职客服发发优惠券、做做朋友圈的经营就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但只要讲规模,借力更多的产品及工具也变成必由之路。所以微信、支付宝、抖音、小红书等主流App也在力推各自的私域产品组合:微信有小程序、线上商城、公众号、企业微信联动;支付宝主要是小程序+生活号;短视频平台主要是企业号/品牌号、直播、粉丝群达成闭环…… 这也养活了一系列基于各平台生态的代运营服务商,例如基于支付宝生态的钜汇科技,可以为品牌提供引流获客、在线商城、会员运营、推广分佣等一站式服务。 除了各有各的私域,公私域联动的讲法也被提出来: 第一,流量进了私域并不保险,需要源源不断的公域活水创造更多消费场景,实现不断拉新,保证私域增长; 第二,公域有更高的月活和公域的视角,全域视角下能更清晰审视品牌私域布局的痛点,优化私域策略。02. 私域建设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
随着平台方、第三方机构越来越多地盯上私域,品牌布局私域的技术门槛确实降低了,但成本也上去了。 据艾瑞咨询统计,2022年布局私域的商户中,超80%的比例认为私域成本较布局之初有所上涨,且多数认为成本上涨幅度为21%-40%(36.6%)、1%-20%(20.3%),且上述成本的上涨主要被用作私域工具的开发、私域运营人员的配置、以及私域营销做出的预算投入。03. 私域布局三件事:多渠道、内容维系黏性、针对性用户激励
如果把上述经验捋成一条相对完整的公私联动路径,可总结为以下几件事情:
品牌首先需要多渠道布局私域,通过尽可能多的场景搭建,捕捉用户的更多消费习惯;
私域需要不断翻修,用有趣的内容黏住用户,否则私域只会变成没有感情的推送机器/优惠券发放点;
在有趣推送/针对性的转化内容之间设置一定的比例,能够结合公域的人群画像特征给出针对性的用户激励如红包、补贴、优惠券、签到奖励、会员积分等,促成转化。